濟南藝霖藝術培訓學校
創辦于2003年,專注書法高考培訓16年,成長、責任、感恩
竇老師 18753119682(同微信)
微博關注:濟南藝霖藝校
Q Q咨詢:竇老師 3585388879
書法培訓學校講述隸書又稱作八分
發布時間:2020-11-03 14:20:17 作者:藝霖
書法培訓中有一門字體叫做隸書,還喚作八分。那么為什么還有這種叫法呢,一起和山東書法培訓學校來了解一下吧。
隸書將篆書圓勻線條截斷,化圓為方,變弧線為直線,在轉角處化圓轉為方折。這不僅在字形上簡化了篆書,而且書寫方法也有很大進步。筆勢由篆書的緩慢引筆變成短而速之奮筆,這就非常明顯地提高了書寫速度。這種字體在秦始皇前或始皇時尚無名稱,到了漢代被廣泛使用,漢時人們給予;今文之名 ,區別于以前的古文。
隸書,又稱八分。歷來對八分;之考據,各執一端,莫衷一是。當以吾丘衍與蔡文姬所說較為相近。其描述八分之形態,形近隸而筆似篆,介乎篆隸之間,似乎比較符合秦漢時隸書成型者,如《萊子侯刻石》(詳見第三章)等早期漢刻石形式就與之較為相符。元吾丘衍《字源七辯》云:八分者,漢隸之未有挑法者也。比秦篆易識,比隸書則微似篆。若用篆筆作漢隸字,即得之矣。清劉熙載《書概》說;《書苑》引蔡文姬言:割程隸字八分取二分,割李篆字二分取八分,于是為八分書。由此可見,隸書是一個通名,而八分、正書都是其中一種。其實,八分是發展成熟后規范化的隸書別名。晉衛恒《四體書勢》說:隸書者,篆之捷也。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。唐張懷璀《書斷》引蕭子良說:靈帝時王次仲飾隸為八分。蔡邕《勸學篇》說:上谷次仲,初變古形。可見,八分是經過修飾成為楷范的隸書,而王次仲在八分書創造上作過一定貢獻。總之,隸書一詞含義較廣,上起秦篆,下至正書亦曾有隸名。八分則指東漢成熟隸書,特點是用筆有分背之勢,而且強調波碟。
轉自:山東書法培訓學校http://www.www9k832.com/